【The Message】Acts 16:11-15
11-12 Putting out from the harbor at Troas, we made a straight run for Samothrace. The next day we tied up at New City and walked from there to Philippi, the main city in that part of Macedonia and, even more importantly, a Roman colony. We lingered there several days.
13-14 On the Sabbath, we left the city and went down along the river where we had heard there was to be a prayer meeting. We took our place with the women who had gathered there and talked with them. One woman, Lydia, was from Thyatira and a dealer in expensive textiles, known to be a God-fearing woman. As she listened with intensity to what was being said, the Master gave her a trusting heart—and she believed!
15 After she was baptized, along with everyone in her household, she said in a surge of hospitality, "If you're confident that I'm in this with you and believe in the Master truly, come home with me and be my guests." We hesitated, but she wouldn't take no for an answer.
保羅第二次宣教旅程,因馬其頓的呼聲而轉往歐洲。他們隨即起程,從特羅亞開船經過撒摩特喇、尼亞坡里,然後走了約16公里來到腓立比。腓立比是羅馬的駐防城。也是羅馬政府的殖民地在這些城派駐有軍隊及官長(v.20、35、38),並享有羅馬公民權、地方自治及免稅權。
腓立比之所以稱為「腓立比」是為記念亞歷山大大帝的父親-腓利二世而取。是羅馬的防駐城,這裡也有很多羅馬的老兵,這個城市當時生產金礦、銀礦,自被腓利二世佔領後,亞歷山大藉著此城所生產的財富,征服歐亞非大陸建立亞歷山大帝國。
腓立比是歐洲第一個教會成立的地方,使徒保羅藉此城影響全歐洲,將福音廣傳,而成為一個祝福的城市。
在腓立比,保羅首先遇到女布商呂底亞,及被邪靈所附的婢女。後來被陷害、毒打,上了木狗,下在內監。但保羅和西拉沒有抱怨、懷恨,反而唱詩讚美,結果地大震動,當晚獄卒一家也受洗信主。
當羅馬駐地官長知道保羅羅馬公民的身份後,害怕事情鬧大,趕快央求他們離開。離開以後,聖經沒有太多記載.我們只知道他第三次宣教旅程又短暫經過腓立比(使徒行傳二十6)
十多年後,保羅在監獄寫的腓立比書第一章一節就提到:「基督耶穌的僕人保羅和提摩太寫信給凡住腓立比、在基督耶穌裏的眾聖徒,和諸位監督,諸位執事……。」這時的腓立比教會已經成為組織相當健全的教會。
腓立比教會在保羅的心中占有特別的地位,保羅稱他們為“我的喜樂,我的冠冕。(腓四:1)他未接受別的教會的饋送,只接受腓立比教會的(腓四:15 - 16)。
每一個教會都有他的SHAPE;就好像每個人的特質不一樣。保羅與腓立比教會有極其微妙的關係、也有極深不同與其他教會的情誼。為什麼保羅會發展出與腓立比教會這樣關係?今天我們可以從腓立比教會的開設到他後來成為充滿喜樂與愛心的教會發展過程中,來看他的特質:
I.禱告、渴慕追求的教會 V.13
On the Sabbath, we left the city and went down along the river where we had heard there was to be a prayer meeting.
溪邊禱告的群體 非立比教會的開始是一群聚集在溪邊禱告的群體。
「河邊禱告的地方」(參使17:13)
當安息日,到聚會禱告的地方去講道
We took our place with the women who had gathered there and talked with them.
保羅來到腓立比,安息日就去尋找猶太人聚集之處,但因為此地猶太男丁不到十位,所以沒有猶太人的會堂。但在城門外有一處河邊的地方聚集一群一起禱告的人,也方便行潔淨禮。於是保羅、西拉、提摩太、路加,便到那兒與他們談論、講解陳明基督必須受害,從死裡復活,證明耶穌就是基督,就是上帝所應許的彌賽亞。
「我們就坐下對那聚會的婦女講道。」
「到了河邊」在《以斯拉記》八章15、21節,有講到以斯拉在河邊跟他們禱告、宣告事情;更有名的是《詩篇》一三七篇1節講到:他們在巴比倫時在河邊坐下,追想錫安就哭了。
敬畏神、渴慕神、追求的態度
聖經說“呂底亞聽見了,主就開導她的心,叫她留心聽保羅所講的話”主之所以會開導呂底亞的心,實在是由于她有愛慕真道的心。她堅持參加禱告的聚會,素來敬拜神,就表明了她對上帝的渴慕。
呂底亞是保羅看見異象後,抵達馬其頓地區遇見的第一個敬拜神,渴慕真道的人,保羅心中或許正在驚嘆神在異象的引領,那位在異象中向保羅呼喚的馬其頓人,難道不正是許許多多象呂底亞這種人嗎?
當保羅開始講道之前,呂底亞的心中已經預備好了。她是一塊福音的沃土,經主一開導,真理的種子一落下,馬上就生根.開花.結果。
我們從呂底亞身上學習到,她主動追求、素來敬拜神代表她不是遇到挫折才來禱告。她也以謙卑、順服的心接受教導;當我們打開心門,卸下一切勞苦重擔,專心聽神的話。主必樂意將他的話賞給我們!
真信的表現
她不只聽道,還行道:全家既領了洗,就表現出愛心,要留保羅們住下。
呂底亞,此後未再出現,而她就是腓立比教會眾聖徒中的一位。(v.40)記載保羅與西拉出監後,就往呂底亞家裡去會見弟兄;這也表示她的住處已開放為聚會的地方,因此可以推測腓立比教會可能就因此而設立。
「若有人愛 神,這人乃是 神所知道的。」(林前8:3)
II.革新、突破傳統的教會 V.14;16-40
呂底亞是一個女性的商人,商人的性格-敢突破、冒險
One woman, Lydia, was from Thyatira and a dealer in expensive textiles, known to be a God-fearing woman. As she listened with intensity to what was being said, the Master gave her a trusting heart—and she believed!
呂底亞,是推雅推喇賣紫色布的婦女,紫色布是非常珍貴的材質,從深海貝殼一滴滴所提鍊,是身份地位的象徵。在以男性為主的猶太社會,呂底亞竟然能賣這種貴重的布疋,可見她是具有非常智慧與手段的女強人。但她並不因此而驕傲,她知道神的存在,也敬畏神,神就大大「開」她的心門。
呂底亞是上流社會的尊貴婦女,主大開她的心領她信主。反觀這位使女,沒有名字、無人關心、被鬼附、被主人「們」控制、只是一個賺錢的工具、完全沒有自己的自由,主依然拯救她、透過保羅使她得釋放。(路4:18)主來要使被擄的得釋放,瞎眼的得看見,受壓制的得自由。這就是我們所要努力傳揚的福音。
我們看到腓立比教會開始三個不同的人所呈現出來的信仰果實;
呂底亞是個「真心信主」、「一向敬拜上帝的人」,上帝就在她身上作工,使她和她的家成為宣教的主力。
一位被邪靈附身、無法得到生命自由的女奴,她的生命是被人控制的,她的主人利用她斂財。但是使徒保羅醫治了她,使她此後不再被人控制,成為一個可以為福音作見證的人。
一個原本準備要自殺的獄卒,因為使徒保羅和西拉的幫助,全家都接受了基督福音的信息。從這裡我們可以想像得到:腓利比的教會很可能就是從他們打下基礎的。這三個家庭很可能就是後來腓利比教會的主要成員。
聖經就是要告訴我們:上帝愛世上所有的人,並盼望在基督裡成為一家人!
使徒行傳16章只記載了三個事件:
I.呂底亞全家信主(16:11-15)--代表上層社會的尊貴婦女也追求靈命。
II.將附在使女的巫鬼趕走(16:16-24)--代表無人關心的卑微奴婢主也揀選。
III.獄卒全家信主(16:25-40)--代表羅馬公務員(外邦人)也全家得救。
甲、不分性別 乙、不分地位 丙、不分種族
猶太男人在每天的禱告中,都會感謝上帝沒有造他為外邦人、女人、奴隸,
This is what Jewish men included in their morning prayer: "I thank You, most sovereign Lord, that I was made neither a gentile, a slave, nor a woman."
III.熱情、殷勤款待的教會 V.15
she said in a surge of hospitality款待, "If you're confident that I'm in this with you and believe in the Master truly, come home with me and be my guests." We hesitated躊躇, but she wouldn't take no for an answer.
呂底亞熱心服事使徒
呂底亞受洗了就主動地、強烈的要求:若真的把我當信主的,就請到我家裡來。這是想服事,是很好的,但如果是相反,傳道的人強要大家奉獻、要對我好,就很傷感情。當然有的時候也不能不講,因為這是個責任,但總是傷感情。
如果奉獻的人主動強求要奉獻,那就真是美好無比。就像後面在《哥林多後書》第八章看到的:馬其頓教會就有這種恩典,他們是再三的求使徒准他們在這供給聖徒的恩情上有分,然後就做得真是非常豐富、非常多。我們今天常常再三的躲、再三的裝假,想要去奉獻;不想去奉獻自己的時間、力氣去愛人,而有人就是願意。
熱情的、歡天喜地的款待,快快樂樂的接待耶穌。
如果我們到人家裡作客,從進屋開始,這個主人就不理你,吃飯不理你、睡覺不理你,什麼都不理,你會有什麼感覺?你會覺得好像來到北極,在這個地方你一點都不受歡迎。
我們接待耶穌要熱情的接待,用最好的態度來歡迎耶穌。
很多時候我們是很冷淡的對待耶穌的,早上起來不理祂,晚上睡覺你不理祂,吃飯你也不理祂,高興你也不理祂,只有病得很重了才來找祂。我們聚會的時候也不熱情,拖泥帶水、慢吞吞的來,聚會的時候也不專心,東張西望,與左右的人講話;我們唱詩也不熱情,禱告也不專心,我想上帝一定覺得在我們中間不被尊重,因為我們沒有對祂表達我們的熱情,我想祂一定常常很傷心,只是祂很忍耐我們。
耶穌到財主西門的家裡,他是一個有錢人,他接待耶穌到家中,同時有另外一個女子來,把香膏膏在耶穌的腳上,哭溼了耶穌的腳,西門心裡想:「到我家來還把一個犯罪的女人帶進來,這個犯罪的女人在這邊不像樣,又是眼淚又是鼻涕的,又用頭髮去擦腳,不成體統。」
耶穌知道他的想法就說:「我進門的時候你沒有給我洗腳,這個女人用眼淚洗我的腳;我進門的時候你沒有用香膏抹我的頭,這個女人用香膏抹我的腳;我進門的時候你沒有跟我親嘴問安,這個女人親我的腳。」那個女人比西門還要熱情的對待耶穌,西門接待耶穌,但不是全心熱情的接待,該有待客的禮節,他統統都沒有做到,反而是這個他瞧不起的女人,用最熱情的態度來接待耶穌。
IV.肯給、願意分享的教會 (腓立比書四15;羅馬書15:25-26;哥林多後書8:1-3)
腓立比雖是外邦人的教會,和保羅的關係卻非常親近。保羅在書信中常提到腓立比教會:
羅馬書15章25-26:我往耶路撒冷去供給聖徒。因為馬其頓和亞該亞人樂意湊出捐項給耶路撒冷聖徒中的窮人。
哥林多後書8章1-3:弟兄們,我把神賜給馬其頓眾教會的恩告訴你們,就是他們在患難中受大試煉的時候,仍有滿足的快樂,在極窮之間還格外顯出他們樂捐的厚恩。我可以證明,他們是按著力量,而且也過了力量,自己甘心樂意的捐助。
除了同心興旺福音,腓立比教會也在保羅初次離開後就一直供給他的需要(腓四15)。這是一個支持宣教的教會,一個能夠給出去的教會。
雖然腓利比教會不是很有錢,甚至是極窮,但他們仍樂意奉獻幫助耶路撒冷。而保羅的服事有腓利比教會在背後的奉獻支持,
腓利比書4章15節:腓立比人哪,你們也知道我初傳福音離了馬其頓的時候,論到授受的事,除了你們以外,並沒有別的教會供給我。
腓利比書,即為保羅為感謝腓利比教會的奉獻,所寫的一封感謝函。此封書信就如樹的枝幹,除了以感恩作為主幹,還伸展出其他枝葉,成為更豐富的內容,滿有感謝、喜樂、盼望和積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