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January 31, 2015

人生重要的任務

19世纪兩艘貨船。它們同時從美國田納西州的孟斐斯市(Memphis)出發要經過密西西比河,預定到達的目的地是路易斯安那州紐奧良市(New Orleans)剛開始他們並肩其行,但其中一艘船的水手開始嘲諷另一艘船的速度像蝸牛一樣。於是兩邊開始舌戰。最後、他們提出競賽的挑戰。比賽開始,他們的競爭是那麼的劇烈,那兩艘船加速呼嘯地通過南方的腹地。
當一艘船開始遙遙地落後。他發現燃料的煤炭不夠所以鍋爐的火漸漸變小了。他們原本有足夠的煤炭可以行駛到終點,但是這些煤炭不足以用來競賽加速。而正這時候當船遠遠落後時,一位勇於冒險的年輕水手把船上的一些貨品往鍋爐裡扔。而當水手們看到這些燃燒的貨物拿來當煤燒,好加快船速。他們最後取得了勝利,不過卻燒光了自己船上的貨物。

弟兄姊妹、今天上帝也把家人、孩子、配偶、朋友、健康交付我們的手中:我們的任務是把他們送到目的地。

Auschwitz survivors gather for memorial 70 years after liberation

我相信有太陽,即使我看不到陽光。
我相信愛存在,即使我感受不到愛。
我相信神存在,即使當祂保持沉默。
無名的納粹大屠殺罹難者在牆上所留下的三行詩句











超過一百萬以上的猶太人、吉普賽人、波蘭人和蘇聯戰俘,死於奧斯威辛集中營(Auschwitz Concentration Camp是納粹德國最主要的集中營和滅絕營,也是所有集中營最惡名昭彰的一座。127日是波蘭奧斯威辛集中營被蘇聯紅軍解放七十週年紀念日,這一天在「奧斯威辛伯肯諾納粹集中營博物館」(Auschwitz-Birkenau museum)舉辦一場紀念活動。

300倖存者與多國領袖出席
約三百名納粹大屠殺倖存者,和多國領導人一起出席這場紀念儀式。這些倖存者現在大多都九十多歲了,預計這是最後一次有眾多倖存者到場參加的紀念活動。

高齡95歲的倖存者艾琳威斯(Irene Fogel Weiss)說到:「這是我第三次,也是最後一次來到這個納粹集中營。在這次活動之後,我不會再回到奧斯威辛。這是我最後一次機會,來確保這樣的悲劇不會被歷史遺忘。」

她受訪時說:「我經常被人問到:我是怎麼撐下來的?其實就是自始至終保持距離。當我在奧斯威辛集中營時,我時常這麼想:『這不是真實的世界。沒有人知道這地方,這是一座被重重柵欄包圍的森林。』我從不去設想父母親已喪生,我甚至常常想這只是暫時的假象,在此之後,我們都會回家,都會和家人再相聚。」 

另一位倖存者說:「每當我想起這地方,就感到不寒而慄。我無法控制那種恐懼感。我每次來到這裡,都感覺很害怕。在1944年我和其他185位孩童進入奧斯威辛集中營,但最後只剩兩名孩童活著離開,我是其中一位。」

奧斯威辛伯肯諾納粹集中營博物館的副館長表示:「我們承接了新使命。我們要告訴新世代更多歷史的真相,究竟發生了什麼事,而不只是紀念那些受苦遇害的人。如今來到交棒的時刻。年輕世代要來代替這群倖存者,公開地承接這傳遞歷史的責任。」

告訴新世代更多歷史真相
在現今的歐洲仍存在對猶太人的歧視,近日歐洲社會反猶太情緒再次升溫,一月初在法國巴黎猶太雜貨店遭受攻擊,造成四名人質遇難。法國反猶行動近年劇增,根據統計資料顯示,去年比前年多了1倍。

這群倖存者的聲音,彷彿又再次向世人發出了吶喊和最強力的警告,警惕世人毋忘歷史。


威爾斯親王查爾斯在英國國會發表演說表示:「納粹大屠殺不僅是猶太人的悲劇,也不僅僅是二次世界大戰最黑暗的一頁,它更是對我們每一位,對各個時空和各種信仰的人發出警告,要以此為鑒。」 

Friday, January 30, 2015

向富蘭克林學自律:修練品格、每天自省




我必須改掉壞習慣、培養和建立好習慣,才能讓思想與行為一致。18世紀美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科學家班哲明.富蘭克林(Benjamin Franklin)道出了克服「知易行難」的不二法門,答案似乎那麼簡單,但是就連他自己也是用了一生的時間去追求。
自律,聽起來很自苦,不過如果你換個角度想,這其實是一個先苦後甘的過程:忍住了誘惑、對抗了心魔,你所得到的,都是你長年達成不了的目標,想必也是你長年都渴望的事物。
鐵匠之子富蘭克林,10歲即因貧困而輟學,12歲在印刷廠當學徒,努力工作之餘並勤奮自學,成就斐然,人稱「美國革命之父」「發明之父」,曾發明避雷針、兩用眼鏡和路燈;參與起草《獨立宣言》《美國憲法》,也是百元美鈔上的肖像。
22歲那年,富蘭克林就覺悟到「習慣」的重要。他希望自己能隨時隨地不犯任何錯誤地生活,因此將必要或可取的行為,歸納為13項美德(13 virtues),並在每一項美德之後附上簡短的戒規,好讓自己的人格更臻完美。
而為了將這13項美德,徹底化為習慣,富蘭克林採取了一個很特別的執行方法:他不是全面地展開13項美德的修練,因為他認為這樣會分散注意力;而是「一次專注一項美德,等到該項美德做到通透,再進行下一項」,而且每天都會自省一天的所作所為,並將結果記在小冊子裡(參見下圖)。
他甚至還為13項美德的排序,以便於先養成前面幾項,有助於之後的美德養成,分述如下:
1.      節制(Temperance):飲食不過飽,喝酒不過量。
2.      緘默(Silence):言談對人對己有益,避免言不及義的贅語。
3.      秩序(Order):物品各歸其位,事情各按其時。
4.      決心(Resolution):下定決心動手做該做的事情,一旦做了就要堅持不懈。
5.      儉省(Frugality):任何一筆花費都要對人或對己有益,切忌浪費。
6.      勤奮(Industry):珍惜時間,忙於有益之事,戒除一切無謂之舉。
7.      誠信(Sincerity):不害人、不欺騙,思想坦蕩、公正,說話有憑有據。
8.      正義(Justice):凡事絕不損人利己,並且履行應盡的義務。(Wrong none by doing injuries, or omitting the benefits that are your duty.
9.      中庸(Moderation):避免走極端,忍讓解冤仇。(Avoid extremes; forbear resenting injuries so much as you think they deserve.
10.  清潔(Cleanliness):身體、衣服和住所力求整齊乾淨。
11.  平靜(Tranquility):不可為了瑣事、日常事或難免會有的突發狀況而心煩意亂。
12.  貞潔(Chastity):除非為了健康或繁衍後代,否則應該節欲,以免損人損己的平靜與名譽。
13.  謙虛(Humility):效法耶穌(Jesus)和蘇格拉底(Socrates)。
有趣的是,富蘭克林一開始列出來的美德是12項,經一位朋友好心地舉出幾個實例,提醒他能言善道、口才便給的模樣,會給人傲慢的印象,他便把「謙虛」放在最後一項,還多給自己立了一條戒規:克制一切和別人針鋒相對的言論,也禁止自己說話時流露武斷的語氣,甚至嚴格要求自己絕對不能以「確定」的口吻發表看法,而是以「不確定」的語氣表達。像是以「我的理解是、我認為、我想」取代「這是肯定的、無疑地」。
每當認為別人的主張有誤時,他也不會急於挑錯,而是在回話時說,「在某種情況下,你的見解可能是對的。但是在目前看來,我覺得情況似乎(或好像)有所不同。」他也認為,驕傲是性情中最難控制的,「哪怕是我自以為已經徹底戰勝了驕傲,我也許又為自己的謙卑而居功自傲了。」
他在《富蘭克林自傳》(The Autobiography of Benjamin Franklin)中寫道,「讓我的子孫後代得知,他們的這位先輩(富蘭克林)一生福氣綿延,除了上天的恩寵,靠的就是這點小小的本領(指他將13項美德化為習慣)。」
富蘭克林將健康歸功於「節制」這項美德;能夠學有專精與成功致富是因為「勤奮」與「儉省」;而受美國委任成為革命領導者的光榮則是得益於「誠信」與「正義」;這13項美德的交互影響,更讓他可以心情平和、談笑風生,擁有好人緣。1790年,富蘭克林的喪禮上,送葬民眾多達兩萬多人。

班傑明.富蘭克林 (Benjamin Franklin)
1706117日-1790417日)美國著名政治家、科學家,同時亦是出版商、記者、作家、慈善家;更是傑出的外交家及發明家。他曾經進行多項關於電的實驗,並且發明了避雷針。


若是保羅遇見到「婉君」


保羅是基督教早期最具有影響力的傳教士之一,在諸多參與基督教信仰傳播活動的使徒與傳教士之中,甚至保羅被認為是在整個基督教歷史是史上最偉大的宗教領導者之一。他在整個羅馬帝國的早期基督教社群之中傳播基督的福音。他在小亞細亞建立了好幾個教會,在歐洲建立了至少三個,包括哥林多教會[。他一生中進行了幾次漫長的宣教之旅,足跡遍至小亞細亞、希臘、義大利各地,在外邦人中建立了許多教會,影響深遠。保羅的一生,有一個獨特的宣教使命,他是歷史上第一個被神派去傳福音給非猶太人的重要使者.

(婉君是誰呢?ptt的一個流行用語,婉君意思就是「網軍」的諧音。在20149合一選舉頗受網路鄉民關注,也因此習慣稱網路新世代為婉君 )

假如保羅仍活在我們現在這新世代中,當他遇見了婉君(網路新世代族群),他會是掉頭就走拒絕他們,還是先了解他們是誰,進而傳福音給他們呢?
我相信若是保羅願意離開耶路撒冷將福音傳給外邦人的勇氣與智慧,那他必定會去認識了解(婉君)是誰?長甚麼樣子? 也許他們和教會傳道人所認識不一樣?然後一定會將福音傳給婉君,讓婉君傳福給其他人.

近期行政院長啟動「換腦計畫」,一百一十二位部會正副首長接受Google等網路高手特訓,深入探索研究「婉君(網軍)」是誰? 官員們反應熱烈,行政院副院長笑稱,「第一次沒有看到官員打瞌睡。」
行政院長提醒閣員Open Data資料開放不是技術而是(心態),有些政府官員這次研討會聽了網路高手的解析,感覺很Shock(震撼)」有人說,網路世界真的不同型態,令他大開眼界、收穫很大。有部長級官員說,「我也有震撼的感覺,智慧手機出現後,網路發展竟如此快速。會中許多官員非常shock,他們發現時代已經和他們了解不一樣。

九合一選舉一夕翻盤,讓所有人驚訝婉君與網路新媒體時代來臨不可忽視,教會最近興起新媒體教會議題,帶動不少教會牧者看見新媒體宣教的快速與影響力,只是不知道你看到媒體行銷的熱鬧還是看到其中訣竅,我相信很多教會都密切關心與希望能有更多媒體觀念與運用,因為忽然發現所有的資訊與連繫都在一個行動手機與網路世界中.網路科技有一句話說:IOE (Internet of Everthimg),就是說網路已經參與在所有事情上,一之智慧手機幾乎收納全世界圖書資料與連結全世界,新聞不再是等明天早上送報生,把報紙送到家時才看見,事情消息來龍去脈可能昨晚早已經在網路上看完了.

新媒體時代,不是只有好的電子設備或最新手機,而是你是否運用它與世界建立關係聯繫起來,正如每一個都有臉書或網頁,但是你的臉書與網業人數只有幾百幾千,同樣是臉書與網站很多人是有千萬粉絲與點閱率,代表其傳播影響力有多少?好比電視台的收視率成為關鍵指數.

現在每人人都可以是媒體,因為建立臉書與網頁app非常容易,但建立一個有影響力的媒體影響力,卻是要看內容而且要長久持續就非常困難,教會要有媒體觀念與運用媒體的人才容易,但有(媒體負擔)(負擔媒體)決然不同,負擔媒體是要責任,一刻不能停止,好比論壇報以經50年歷史,不能因為沒內容或休假就沒出報一樣,因為我們負擔也承擔媒體的責任,不能停止,個人臉書或網頁可以隨時想放或停止,但大眾媒體就不行.

論壇報今年正進入50,是福音進入台灣宣教100,宣教士與當時教會領袖奉獻一筆錢,建立了(論壇基金會) ,送給華人宣教的一個賀禮.今天論壇報已經五十周年,沒有停止也不會停止運轉,連結華人眾教會的使命,從沒有改變,但事論壇報卻日日更新變化,從黑白報紙到彩色印刷,從網路到雲端,從電腦到行動手機,今天的論壇報早已經是華人全媒體平台,今年開始更將進入24小時論壇全球華人基督教新聞網,臉書的粉絲團也與日劇增到十幾萬人,一篇新聞報導可以數十萬人到百萬的人閱讀,論壇報正默默的帶領讀者努力進入了一個新媒體時代.

路加福音耶穌要彼得將船開往水深之處,將網灑下捕起很多的魚,超過彼得所想與經驗,今天我們也身在一個新媒體爆炸的快速時代,我們樂見教會有媒體負擔,但我們禱告更多教會可以(負擔)媒體宣教,因為一個好的教會媒體養成要很多年,50年前很多人奉獻一些錢為了這時代,難道我們不能也奉獻一些錢為了下一個50年努力嗎? 論壇下一個50年你願意擺上嗎?

我相信保羅若是活在今天這世代,他一定非常喜歡這論壇新媒體與婉君,因為它不只可以把福音傳到小亞細亞、希臘、義大利各地,它可在外邦人中建立了更多教會影響深遠。華人福音宣教不只是台灣,而是全世界華人數億人.

保羅說:若有人在基督裏,他就是新造的人,舊事已過,都變成新的了。(林後五:17)這句話是他生命的實際經歷,也成為後世所有基督徒生命的目標,只要在基督裏,一切都更新了。也但願我們如他說的:忘記背後,努力面前的,向着標竿直跑,要得神在基督耶穌裏從上面召我來得的獎賞。

這五種特質的人最容易失敗?!5個盲點不可不知


工作人在專注練功的當下,究竟該避開哪些盲點,才不會功敗垂成?比較來看,最易練功失敗的5種典型為精明計較、虎頭蛇尾、學而不思、自視甚高、急功近利。
本文出自2007Cheers雜誌71期,更多內容>>
哪些人最容易練功失敗?怎樣才能稱霸武林?暢銷書作家霍柏.格林伯格(Herb Greenberg)與派翠克.史威尼(Patrick Sweeney)合著的《你的成功專屬名詞》(Succeed on Your Own Terms)指出,成功的人都有專屬個人特質的成功關鍵字。
5種練功失敗典型
比較來看,最易練功失敗的5種典型為精明計較、虎頭蛇尾、學而不思、自視甚高、急功近利
上述5種典型者,就是因為各自缺乏某個成功關鍵字而練功失敗。因此,對照《你的成功專屬名詞》列出的成功關鍵字,我們為這5種練功失敗典型者列出思考藥方,協助他們脫離練功失敗的困境。
練功失敗典型1:精明計較
他經常這樣想:為什麼我要那麼辛苦練習?我練了之後,就能加薪、得到額外獎賞、升經理或課長?反正老闆又沒有給我保證,我何必這麼累,練不練功根本沒差
思考藥方:練不練功確實有差。苦練功不一定能武功高強,但不練功就絕對無法稱霸武林。
他需要的成功關鍵字:
冒險——世上原本就會不斷發生許多難預測的風險,若因此一直害怕往前,不僅會人生無趣,更有可能許多事一輩子也不會發生,包括成功,斤斤計較「若我這樣,就會怎樣」,永遠難成功
彈性——要有能耐隨時捲土重來,再多試一次,多走一步,多做一件事,成功就到了。
熱情——要能永遠生氣勃勃地面對練功過程的快樂與磨難。
心胸開闊——持續探尋各種可能性,成功機率便會隨之升高。
練功失敗典型2:虎頭蛇尾
他經常這樣想:事情有做就好,不一定要做到底,反正老闆有看到我在做啊。誰說要一直練習,只要有練過,我的才能履歷表就增加一項。
思考藥方:虎頭蛇尾的人樣樣通,但樣樣鬆。職場是殘酷的武功擂台,一時贏不代表能永遠立於不敗之地。一步一步扎實練功,獨具專業強項,才能不斷面對競爭。
他需要的成功關鍵字:
目標——就像訓練爬山,一層一層設立目標,不要想一蹴即成,剛練習就想爬喜馬拉雅山,這樣很容易放棄、失敗。更重要是爬自己心中的山,不需要一直看你的夥伴爬多高了,重點是你能否爬上你心中的山。
抗壓——多數人面對壓力,很容易冷卻心中的熱情,不願再往前。掌握抗壓的方法,也就不易半途而廢。
耐性——對許多人而言,等待是最困難的事,尤其看著時間一分一秒過去,人很容易失去控制。別急,別輕言放棄,再10分鐘,成功大門就開了。
練功失敗典型3:學而不思
他經常這樣想:反正一直做就對了,不用動腦筋也挺好的。老闆要我整理開會資料,我就乖乖整理;老闆要我站櫃臺服務客人,我就認分站著。老闆說的我就做;老闆要我學的我就學,這樣老闆就會賞識我,給我機會。
思考藥方:若只會一直做、一直學,完全不思考老闆為何叫你學這些?做這件事又能獲得哪些成長?這樣學學學,也毫無助益,仍舊練功失敗,一輩子都是打雜的小嘍囉
他需要的成功關鍵字:
樂趣——對很多人而言,工作只是一個名詞,毫無意義。工作只為把上午9點到下午5點的時間填滿,好讓人因此得到薪資報酬,如果你也這樣想,就真的是浪費時間。
從工作中找到樂趣,或找到你真心喜愛的工作,比較容易堅持,也就比較容易成功,否則只是得過且過,一輩子也練不成功夫。
自信——練功起初,就要擺出勝利者姿態,當公司小嘍囉,或做卑微、簡單的事也無妨,這只是過程,重點是你在過程中學到什麼。
創意——只要有想法就去做,即使想法很微小、古怪都能發展出創意,重點是你願意去思考。
練功失敗典型4:自視甚高
他經常這樣想:這工作很簡單,我一下子就學會了。這功夫我本來就會,不用再練。我明明夠資格上戰場,為何還要我練功,真是浪費時間。
思考藥方:很多武功擂台敗下陣的,就是自以為已練好功夫的人,卻不知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你練的只是三腳貓功夫,很快就被識破手腳
他需要的成功關鍵字:
競爭——練功過程也要有競爭,每個人都想贏,很多世界紀錄就在最競爭的比賽中締造。有競爭,人就有練功意願,設立你的假想敵,或想突破的紀錄,你的練功意願將因此提高。
信任——信任某人的能力,信任某人能幫助你,並且丟掉自視甚高的成見,低頭學習別人的優點,練功才不至於功敗垂成。
樂觀——視錯誤與磨難為人生轉彎處,不是懸崖,儘管抬頭挺胸向前走。自視甚高者要有樂觀態度,視磨練為機會,不要以為老天爺跟你過不去,好的劍更要一直磨,才越有價值。
練功失敗典型5:急功近利
他經常這樣想:既然不用太努力就有糖吃,為何要一直折磨自己?唱歌、跳舞70分就能上台,為何非得練到100分?能上台就好,有掌聲就夠了。
思考藥方:掌聲很快就會消失,急功近利者常自以為佔上風,其實真正的強者尚未出現,一旦強者現身,沒人敢保證你不會被觀眾轟下台
他需要的成功關鍵字:
堅持——原本只想爬500公尺,還有體力就多爬100公尺,多堅持一點,便能到達意想不到的高度。
自誠——對自我誠實是很難的挑戰。你了解自己?你知道你是誰?認真聽你的心聲,你會發覺眼前的利益,其實不是你最想要的,別被蒙蔽。
自覺——了解自己,找到能趨使你往前的動力。別只在意眼前發生的,要清楚、確實掌控你內心的人生計劃表。
14條到達成功的黃金途徑
1.專注在你所擁有的本能
2.永保參加競賽的心情
3.專心做你想成為的人
4.做你真正感興趣的事
5.傾聽你心底的聲音
6.誠實面對你的錯誤,扭轉劣勢
7.勇於承擔你的所做所為
8.確知你為了什麼而努力
9.該放棄就放棄,再重新開始
10.別讓別人替你的努力下評斷
11.勇於接受挑戰
12.眼觀四方,積極抓住機會
13.做別人不做的事,變成你的專長
14.不要害怕當先鋒
【書籍簡介】
《你的成功專屬名詞》(Succeed on Your Own Terms
作者:霍伯‧格林伯格(Herb Greenberg)、派翠克‧史威尼(Patrick Sweeney
出版公司:McGraw-Hill
出版日期:20065


人生改頭換面 必問的15個問題


許多人或許有這樣的感嘆:像個陀螺一樣忙得團團轉,人生卻一直停滯不前。我們總是很難靜下心來問自己、更沒有足夠時間去思考這些問題。如果只顧著向前衝,卻忘了停下來思考,想要改變沉悶枯燥的人生,是不可能的事。
《富比世》雜誌網站專欄作家傑森.納札爾(Jason Nazar)歸納出改變他人生的35個問題,以下摘錄其中的15項。這些問題,值得你每天花些時間去思考。
1.明知應該要做的事,你為什麼躊躇不決?真正的挑戰不在於找出什麼該去做,而是真正採取行動,去做那些你知道應該要做的事。
2.你的價值觀是什麼?你的作為都符合這些價值觀嗎?仔細思考關於家庭、愛情、朋友、工作、健康等領域,你抱持的價值觀是什麼,再想想自己的決定或作為是否都符合這些價值觀。
3.旁人是以何種認知看待你、而你卻沒有意識到?不論好與壞,一定要清楚別人對你的認知,才能作出必要的修正,澄清誤解。
4.你的盲點在哪裡?我們自己總是有太多盲點,往往是問題即將要發生,我們卻完全無知。多詢問旁人,多聽聽別人的建議,才能避免被自我的無知傷害。
5.你不願承認哪些事實?許多事情其實你早已心知肚明,但卻不願意承認。誠實地面對自己,才能創造更多的可能性。
6.是否想著太多的「應該」而讓自己不快樂?自我的渴望往往和內心的情緒感受相互抵觸。不需要浪費去想那些自己沒有、「應該」要有的東西,如果你珍惜自己擁有的,就能擁有你想要的。
7.如果你達成所有的人生目標,會有什麼感覺?「延遲滿足」是成功的要件之一,當我們還有未完成的目標,就會有堅持下去的動力。
8.今天我學到了什麼?喜歡哪個有趣的人?什麼事情讓我覺得開心?如果你都能回答這三個問題,那麼這一天就過得相當值得而有意義。
9.如果你有足夠勇氣,你會想做什麼?想像你到老的時候回顧自己的一生時,你會希望現在的自己去做什麼?
10.如果你現在即將死去,你還會擔憂嗎?我們總是用錯精力,把焦點放在不重要的事情上。不妨假設:如果這是你人生的最後一天,你真正在乎的是什麼?
11.應該把焦點放在今天,還是明天?活在當下,但不要忘了明天。好好享受今日的時光,但同時不要忘了為明日的收成播下種子。
12.為何不可能達成?對任何既定的想法或狀態,永遠抱持質疑的態度。沒有不可能的事情,只要你願意去尋求其他的可能性。
13.你今天做了什麼,讓某件事或某個人變得更好?衡量自己價值最好的方式,就是問問自己付出了什麼,而非得到了什麼。
14.你希望5年後的生活是什麼樣子?如果你不知道自己要去哪,那麼就永遠到達不了。因此寫下自己5年後的目標,然後朝著目標前進吧。

15.今天你能做哪些事情讓自己更接近目標?每天往前一步,要達到目標便不是難事。(吳凱琳編譯)

22歲前就該知道的8件事



如果回頭去看22歲的你,你會想跟當年的自己說些什麼?你或許想重新來過,也或許你不後悔當年的決定,但總有些事情,你希望當時的自己,可以及早明白與體悟。
專業社交網站LinkedIn近期推出了一個專題:「如果我22歲」,邀請了多位領導人、企業主管或意見領袖,要他們寫下最希望對22歲的自己說的一段話,以下摘錄其中8位的精彩內容。
1.「別太努力工作。」──《哈芬頓郵報》創辦人阿里安娜.哈芬頓(Arianna Huffington
工作到筋疲力盡並非是成功的必要條件,沒有必要為了成就而讓自己疲於奔命。除了努力工作之外,更要給自己喘氣的時間,重新充電、補充能量。
2.「盡情玩樂,但要找到自己的目的。」維京集團創辦人理查.布蘭森(Richard Branson
人生不能重來,應把握時間好好生活、欣賞美景、認識更多有趣的人、到世界各地旅行。盡情玩樂,然後努力工作,去做能真正改變這世界的事情,但最重要的,要找到做事的目的。
3.「金錢無法定義你的價值,應該由你去定義金錢的價值。」──美國知名理財專家蘇西.歐曼(Suze Orman
年輕時,人們自然而想會去想,希望未來可以擁有什麼、可以做些什麼,因此總是急著想要賺更多錢。然而,真正重要的不該是你賺能多少錢,而是你如何運用你所擁有的金錢去過你想要的生活。
蘇西.歐曼30多歲時,便成了成功的理財專家,每個月賺的錢比過去一年還要多。但是,當她賺得愈多,就愈想要讓其他人看到她在財務上多有成就。但事實上,她的財務根本就一團糟,「儘管到處花錢,卻對自我價值提升一點幫助也沒有。」
4.「你必須接受事實,最搶手的工作機會,往往不適合你。」──社交媒體管理平台Hearsay Social創辦人史宗瑋
剛出社會找工作時,要記住兩大原則:
◎不要因為最搶手,所以選擇了這份工作。
◎不要根據薪資的高低而選擇工作。
特別是在年輕時,不應該為了短期的金錢目標,而犧牲了學習機會與成長空間。
5.「多看看其他人是如何生活的。」──世界銀行總裁金勇(Jim Kim
金勇22歲時,剛進入哈佛醫學院,每天晚上就只知道埋頭苦背教科書的內容,「我希望當時的我能明白,應該要為未來的我,及早做好準備。我希望當時有人可以提醒我兩件事,」金勇說道。一是去認識來自不同收入階級的人,了解他們是如何生活的;二是了解冥想或其他有助於平撫情緒的技巧的好處。
6.「事情不會變得更容易,但會變得更好。」──前美國銀行與花旗銀行高階主管柯勞琪(Sallie Krawcheck
柯勞琪認為,從年輕時就應該養成寫筆記的習慣,隨時記錄哪些工作適合她、哪些不適合;自己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自己擅長什麼、不擅長什麼;;哪些事情會引發她的熱情。
她希望能告訴當年的自己:「當你決定要做什麼之後,事情並不會變得容易:接下來幾個月,你會被所有華爾街大公司拒絕,但最終你必定會找到一家對的公司。這過程會有很多樂趣,雖然不是每天都有,但至少是絕大部分。你會不斷被拒絕,所以臉皮要夠厚,才有辦法度過。」
7.「擁抱人生的不確定。」──醫學博士、喬普拉基金會創辦人狄帕克.喬普拉(Deepak Chopra
年輕時的喬普拉,很清楚自己的生涯方向,因此很有安全感。他將安全感視為「朋友」,將不確定視為敵人。
但現在的他卻不這麼認為,「如果當時我能明白,人生的不確定,其實隱藏著許多智慧,它打開了通往未知的那道門,唯有面對未知,生命才能持續煥然一新,」喬普拉說道。
8.「及早建立個人品牌。」──分類廣告網站Craigslist創辦人克雷格.紐馬克(Craig Newmark

人們在見到你的幾秒鐘之內,便會對你有某種認知,這認知很難被改變,這就是所謂的個人品牌。因此,紐馬克很希望能對22歲時的自己說:「一個人必須為自己的個人品牌負責,而且要及早開始,如果你能一開始就做對,而且小心翼翼地維護,就足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