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September 24, 2007

與你談心- Guard your heart


這幾天牙疼得很不舒服、吃東西喝水都會痛;想起楊腓力(Philip Yancey).與保羅‧班德醫生(Paul Brand)合寫一本書《疼痛》- Pain: The gift nobody wants ;疼痛我們都不喜歡、但當一個人真正失去疼痛知覺時才是最可怕的事。保羅 .班德醫師是一位痲瘋病的專科醫生也是痲瘋病專家,他談到痲瘋病就是使人的神經系統麻痺,使人失去知覺;麻瘋桿菌會侵害人類的神經系統,造成病人「痛覺」的喪失,因此,麻瘋病人不會覺得痛,不會覺得酸,不會覺得累!麻瘋病人可以將手伸入烈火之中,麻瘋病人可以用剛動過外科手術的腳跑步,麻瘋病人可以長時間維持錯誤的姿勢,因為,他們根本不會痛。因為傷口不痛,所以根本不自覺要照顧傷口,即便是化膿、紅腫也全無知覺,因此麻瘋病人會不斷受傷。所以、他會因此延誤治療而造成肢體傷殘。因此、疼痛是上帝賜給人護衛身體的禮物!雖然這是沒有人喜歡的禮物。
同樣、上帝為要保護我們給我們一顆”心”美國政治學家威爾遜(James Q. Wilson)和犯罪學家凱林(George L. Kelling)於1982年提出了提出了有名的"破窗理論"(Broken Windows Theory)。
破窗理論認為:如果有人打壞了一個建築物的窗戶玻璃,而這扇窗戶又未得到及時維修,當窗戶破了沒人修理,路人經過後一定認為這個地區是沒人關心,沒人會管事,別人就可能受到暗示性的縱容去打爛更多的窗戶玻璃。因此引發更多人打破其他的窗戶,於是從這棟大樓開始蔓延到整條街,擴散到其他鄰近街道。久而久之,這些破窗戶就給人造成一種無序的感覺。
紐約市在八十年代的時候,真是無處不搶,無日不殺,大白天走在馬路上也會害怕。地鐵更不用說了,車廂髒亂,到處塗滿了穢句,坐在地鐵裡,人人自危。紐約市用的就是過去書本上講的破窗效應的理論,先改善犯罪的環境,使人們不易犯罪,再慢慢緝兇捕盜,回歸秩序。當時這個做法雖然被人罵為緩不濟急,「船都要沈了還在洗甲板」,但是紐約市還是從維護地鐵車廂乾淨著手,並將不買車票白搭車的人用手銬銬住排成一列站在月台上(這裡可是民權至上的美國喲!),公開向民眾宣示政府整頓的決心。之後,警察發現人們果然比較不會在乾淨的場合犯罪,又發現抓逃票很有收穫,因為每七名逃票的人中就有一名是通緝犯,二十名中就有一名攜帶武器,因此警察願意很認真地去抓逃票,這使得歹徒不敢逃票,出門不敢帶武器,以免得不償失、因小失大。這樣紐約市就從最小、最容易的地方著手,打破了犯罪環結(chain),使這個惡性循環無法繼續下去。剛開始時從小處著手,很容易會讓大家覺得緩不濟急;不過往往這是最有效也是最根本的方法。紐約市就這樣從最小、最容易的地方著手,因而打破了犯罪環結(chain),使這個惡性循環無法繼續下去。
箴言4:23你要保守你心、勝過保守一切,因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發出。
現代中文 箴 4:23 所思所想要謹慎;你的生活形態是由你的思想鑄造的。
NIV譯本 Above all else, guard your heart, for it is the wellspring of life.

聖經上帝的話告訴我們心思的重要性,心思的抉擇會牽動影響我們的行為與一生的結果,所以、我們當捍衛我們的心思,留意自己的心思是否常存積極正面的思想,還是把自己困鎖在死胡同裡,在完全負面的想法。
 就好像,該隱首先在獻祭的時候犯錯;上帝不斷地提醒他:『罪惡已經伏在門口,要制服它,千萬不要被它制服!』但是該隱可以選擇順服或是拒絶上帝的提醒,但結果必須自己負責。
今年台南市巴克禮公園榮獲2007年全球建築金獎!「FIABC Prixd’ Excellence 2007全球傑出建築金獎」是在西班牙巴塞隆那舉行,這是由世界不動產聯合會FIABCI(FIABCI為法語簡稱,英文為International Real Estate Federation)主辦,巴克禮公園之所以得獎,是公部門與民間單位合作的最佳案例,公園在2002年之前這裡還是個垃圾山,原來是垃圾集散場、大家要掩鼻走避的地方、如今成為鳥語花香充滿生氣的地方,只因為一個人的夢想,使那裡充滿新意,你的心也當如此,恢復他原來上帝創造榮美的樣式,是單純、美好、良善的。

起來!捍衛你的心思!

彼得前書五8 務要謹守、儆醒.因為你們的仇敵魔鬼、如同吼叫的獅子、遍地游行、尋找可吞喫的人.
撒但無時無刻在尋找攻擊神的兒女,以下有幾項建議:
要遠離惡事 採取必要的預防措施:罪的誘惑是大的,為了保護自己,我們最好能多走第二里路。以弗所書說,不可給魔鬼留地步。馬太褔音廿六:41:「總要儆醒禱告,免得入了迷惑;你們心靈固然願意,肉體卻軟弱了。」這句經文有趣的地方在於神並非說:「儆醒禱告…免得犯罪,」而是說:「儆醒禱告…免得入了迷惑。」神的意思是:別讓自己處於易受迷惑的環境裏。這裡不是要你怎樣或不怎樣,而是,若你不想被叮,就離蜂窩遠一點。  別讓自己處於曾經被迷惑的環境裡。彼得前書五:8:「務要謹守、儆醒,因為你們的仇敵魔鬼,如同吼叫的獅子,遍地游行,尋找可吞喫的人。」我們應當採取預防措施。  正因如此,讓我嚴正地提醒你:服事裏的性誘惑大部分來自你真誠關懷、你所愛的、對你有意義的對象。誘惑的對象不會來自城裡的妓女,而是來自你真心在意的人。  雅各書一:12:「忍受試探的人是有福的;因為他經過試驗以後,必得生命的冠冕,這是主應許給那些愛他之人的。」當我上天堂時,我想披戴那頂生命的冠冕。我希望我能看著主的眼睛說:「主啊,你知道,在多年的服事裏我是純全良善的,在我一生中沒有一絲的不潔!」

不輕看試探:別太高估自己。我們常自誇:「這不可能發生在我身上啦!」不要太自信。要曉得每個人都有脆弱的一面。防衛的第一步就是謙卑,承認自己只是一個凡夫俗子。別忘記哥林多前書十12所說的:「所以,自己以為站得穩的,需要謹慎,免得跌倒。」
  耶利米書十七:9說:「人心比萬物都詭詐,壞到極處,誰能識透呢?」意思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價值判斷,人心是詭詐的,上帝如此地描述著你我的內心,即使處在相同的環境與機會中,不同的人都可能有不同的作為。人心是捉摸不定的,所以我們應當戒慎恐懼,謙卑地面對每個可能臨到的試探。

健康的情緒 找出發洩情緒與情慾的健康出口:撒但最愛玩「情緒壓抑」的遊戲了。我曾和一些在情緒與情慾發洩上沒有適當出口的朋友協談過。他們之所以有不道德的行為,通常是因為他們正處於心神耗弱中。
危機總是發生在『H、A、L、T』- Hungry飢餓r、Angry憤怒、Lonely孤單、Tired疲累
羅馬書十二21說:「你不可為惡所勝,反要以善勝惡。」這是一種替代,我們要有平衡生活的出口。

天天親近神 隨時注意自己的屬靈溫度:每天省察自己的委身程度,注意自己的態度。箴言四:23說:「你要保守你心勝過保守一切,因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發出。」每天都要與上帝同行,因為我們每天都暴露在各樣試探中,所以要不斷提醒自己,上帝是全知全能,無所不在。上帝知道我生命中的每件事,而且永不離開我。世人常說:「千金難買早知道,」沒錯,人的確無法預知會遇到什麼試探,但如果我知道上帝永不離開我,且事事看顧,那就會更激勵我去經歷祂的同在。哥林多前書九27說:「我是攻克己身,叫身服我,恐怕我傳福音給別人,自己反倒被棄絕了。」這節經文讓我畏懼:會不會我一直把福音傳給人,但最後卻被上帝棄絕呢?我想其中的關鍵就在於領袖的道德操守。

讓愛住你家 若你已婚,請用心經營婚姻:家庭幸福是擁有道德操守的最大保證。身為一個已婚領袖,必須確信我們的婚姻是在成長與發展中。用心經營我們的婚姻是非常重要的。  我非常看重我的家庭生活。我常和太太一起看書、聽錄音帶、上課。若你是一個已婚教會領袖,請記得,要和另一半有共同的生活,而非各過各的。

要結交益友 經常提醒自己道德玷污後的惡果:知名電視佈道家吉米史華格(Jimmy Swaggart)牧師。那可能是你所見過最富戲劇性的教會服事。史華格牧師因性醜聞下台,對教會造成極大的傷害。你可以看見一個領袖犯罪會對會眾產生什麼影響。  那你當怎麼做?把犯罪的快感縮到最小,而把犯罪的惡果放到最大。希伯來書十一:25:「他寧可和神的百姓同受苦害,也不願暫時享受罪中之樂。」毫無疑問地,有時犯罪的確很誘惑人,不然人不會想犯罪。而若罪中沒有樂趣,也不會對人產生試探。然而,雖然罪中有樂,上帝祂卻不要我們耽溺其中。這就像你想踢人一腳,可是反作用力卻傷到自己。
  我想到一個幫助自己的好法子,就是把罪的惡果列成單子,沒事就常拿出來檢視一下。著名的領導雜誌《Leadership magazine》裏有篇報導:一位名叫Randy Alcorn的男子列了一張「罪行惡果單」。他說:「每當我覺得對性誘惑特別軟弱時,我發現檢視我罪行惡果單能幫我懸崖勒馬。我告訴自己,如果我繼續犯罪,救贖我的神會悲傷;祂的聖名會因我而玷污。」  「總有一天我會去見主面,接受公義的審判,審視我過往的種種行為。我不想因為效法不義之人的惡行,而讓自己膽戰心驚。我不想失去妻子的信任;我不想傷害我的兒女,失去他們對我的尊敬;我不願讓家門蒙羞,失去自尊;我不想讓揮之不去的記憶,不斷重播,嚴重影響我和妻子未來的親密關係;更不想白白浪費多年來的服事訓練,毀掉辛苦建立在其他信徒身上的榜樣與付出。」

Thursday, September 20, 2007

開懷篇


在中興號的台中站,有一台往台北的中興號要開了。這時有一個婦人帶了一個小孩子約五歲,婦人要小孩坐在司機後面的座位,隔著窗向小孩交待了一下,便跟司機說:「司機先生,到新竹叫一下我小孩哦!謝謝!」就自己離開了,那時小朋友旁邊的位置坐了一個男同學。車子開了不久,小男孩便對著旁邊的男同學說:「哥哥!哥哥!新竹到沒!」男同學說:「乖!坐好,到了我會叫你。」又過了不到十分鐘,「哥哥!哥哥!新竹到沒!」那男同學又說:「還沒,到了我叫你好不好!」又過了不到十分鐘,「哥哥!哥哥……」「到了我會叫你!」男同學已經不耐煩。又過了十分鐘:「哥哥!哥哥!哥哥!」那男同學假睡,不理小男孩。於是,小男孩轉向司機先生,「司機伯伯,新竹到沒!」司機:「坐好坐好!到了我會跟你說」。才過了不到五分鐘:「司機伯伯,新竹到沒!」司機已經不耐煩「到-了-我-會-叫-你-!」司機心還在想,雖然是小孩這麼小不用車錢,也不能把他一個人丟在車上自己坐車啊!怎有這種母親。」司機先生乾脆不理他,那小男孩終於乖乖的坐好不說話了。過了不知多久,大家也都相安無事,司機突然說:「哎呀!到桃園了!開過頭了!那小孩怎麼都沒提醒我!這下慘了!」那男同學和車上的一些乘客也都嚇了一跳,「對啊!怎麼辦那小孩不吵我們倒也忘了」。大家一番商討,又不忍心把他放在台汽桃園站,讓南下的中興號再載小男孩回新竹,帶來帶去的,他那麼小,萬一丟了怎麼辦,好在車上的客人也剩了十多個,大家討論了以後,決定啟程回到新竹,把小男孩帶回到新竹再北上,車上的每個人都散發著慈愛的光芒,用關愛的眼神看著小男孩,於是車子又上高速公路折回新竹。「弟弟,新竹到了哦!」車上的每個人都微笑的把心中的一塊大石頭放下了,這時小男孩高興的說:「新竹到了啊!」說完便把身上的背包拿下來,拿出一個便當。圍在他身邊的人都楞了一下,大家丈二金剛摸不著頭緒,這時有一個老伯伯說了:「弟弟,新竹到了耶!」那小男孩把頭抬起來說:「我媽媽說,到了新竹就可以把便當拿起來吃了!」全車陷入死寂!那男同學用顫抖的聲音說:「那你到底要去那?」小男孩說:「台北」!

Monday, September 10, 2007

天路歷程 The Pilgrim’s Progess


校園雜誌刊登一篇文章叫做『我的靈魂黑夜』-在2005年寇爾森(Charles Colson)剛寫完《美好生活》(The Good Life)後的幾個禮拜,兒子溫德爾(Wendell)被診斷出罹患骨癌。移除惡性腫瘤的手術花了十個小時 — 他說那是我生命中最漫長的一日。溫德爾活下來了,不過仍要繼續接受化療。接著,女兒艾蜜莉(Emily)得了黑色素細胞瘤(melanoma),他幾乎窒息。再一次走進醫院,重新經歷一趟情辭懇切的禱告旅程。沒多久,佩蒂(Patty)則又必須接受一場相當大型的膝蓋手術。很諷刺的、「美好生活」去了哪裡? 一連串的醫院之旅、兩年《美好生活》的寫作、以及與前任同事不愉快的相處經驗,讓我精疲力盡。
在文章中寫到:在我們最脆弱的時候,來自黑暗的王子往往落井下石地發動攻擊,我發現自己正與之搏鬥。我在黑暗中徘徊,質問上帝為何容許這些事情發生。孤單、驚嚇與害怕,讓我渴望親近那位曾陪伴我度過無數獄中黑夜的上帝。
直到那天來到北卡羅萊納州,獨自一個人站在朋友家的陽台上;往前望去,一片雲霧中,壯麗的大煙山脈巍然聳起。那一剎那,我被上帝創造的榮耀給深深打動。在這樣的景色面前,想要不相信上帝是位創造者,真的不可能,因為除此之外,再也沒有其他合理的理由,可以來解釋眼前的一切。上帝不可能不存在。
我發現,自己其實不需為所遭遇到的痛苦找出合理解釋,也不必非要聽到一個明確的答案不可;這一點讓我非常驚訝。上帝不是我的情緒或思考創造出來的產物,上帝就是上帝,祂創造了我,並且將為我和我孩子的命運負責。我所能做的,就是緊緊抓住祂是誰,以及祂說了些什麼。
這些古老傳統所強調的關鍵,就是失去慰藉將使我們的信仰變得更堅韌;我們必須放下一切,走入黑夜。
真正的信心是當外面一切都告訴我們沒有道理的時候,仍舊願意相信。
正如神學家諾瓦克(Michael Novak)所說的,真實的信心會說:「主啊,讓這一切成全,但是,是按主你自己的心意來成全」,儘管我們並不知道,「這一切」指的是什麼。

基督徒一生的生活就如同一場賽跑。不做出努力、就得不到冠冕。假裝相信然後遊手好閒是不夠的。要藉著恩典的大能積極打擊邪惡的權勢是在於行為、不在於言語。
天路客在世生活的態度(Pilgrim’s Attitude)
林前 9:24豈不知在場上賽跑的都跑,但得獎賞的只有一人?你們也當這樣跑,好叫你們得著獎賞。
聖經這裡所說的是一種態度。「態」這個字,是一個「能」加上一個「心」 - 你的心決定了是否成為一個有能力的人。態度對了,就決定了你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一開始的態度,也會影響往後事情的結果。  在聖經當中給我們清楚看見這樣的例子,該隱首先在獻祭的時候犯錯;接著在他發現上帝比較喜歡他弟弟的所作所為時,內心充滿了嫉妒,而不是悔改。上帝不斷地提醒他:『罪惡已經伏在門口,要制服它,千萬不要被它制服!』但是該隱卻拒絶了上帝的提醒,於是嫉妒、憤怒醞釀成仇恨,以致最後殺死了弟弟!該隱在一開始的態度就錯了,才會在最後演變成殺人兇手。 十二個探子被挑選受派進到迦南地勘查,他們所偵查到的資料完全一樣,其中十個探子的態度卻是負面、是消極、不可能、沒辦法,所以不戰而敗;
而掃羅是上帝所親自選召以色列第一個君王,但是他在打仗的時候,遇到了一個非利士巨人,名叫歌利亞,上帝讓少年大衛打敗歌利亞,這原本應當是值得慶賀的事,因為國家轉危為安;不料班軍回城的時候,百姓夾道歡呼喊的是:「掃羅殺死千千、大衛殺死萬萬!」這句話讓掃羅心中充滿了嫉妒與憤怒,再也容不下大衛。」態度一錯,整個人生就被引向毀滅。
相反的約書亞和迦勒態度卻截然不同,因為他們看積極面,抓住可能的機會,亞衲人雖然高強大」,總是要力拼,他們說︰「主阿!這是你帶領的時刻,我們信靠你而得到成功。」、大衛的成功也在於他的態度!當面對歌利亞的時候,大家都在發抖,只有大衛說:「他算什麼!上帝幫助我打敗熊、打敗獅子,這個沒受過割禮的人算什麼!」大衛選擇的態度是勇敢、是信靠,這讓以色列人穩住陣腳。他帶著五顆石頭迎上前去,第一顆石頭就擊敗了歌利亞─積極正確的態度帶來了勝利。
今天早晨神的話提醒我們,我們成為天路客好像那參加奧運比賽的運動員是被挑選出來的;當我們這些天路客被召加入比賽的行列、是在乎那滿有恩典憐憫的上帝,我們毫無功勞。
然後接受更艱苦的訓練、使他們致力於培養自己強健的體魄。唯有那些盡了最大努力、奮鬥到底的人才得獎賞。
他們付出的艱辛越多、獲勝的希望就越大。
『豈不知在場上賽跑的都跑,但得獎賞的只有一人?』保羅說這句話不是因為他認為只有一個人可以得救,而是因為他想指明為了得勝需要付出最大的代價去完成,只說相信然後遊手好閒是不夠的,若不盡心盡力地奔跑、盡所能的要得到獎賞,我們就不可能得益處。
但我們也要注意神揀選我們進入他恩典蒙福的約裡成為神的兒女,且透過神的子民使萬民得福。但一旦我們態度不對既不願意也未奔跑我們就失落一切美善的祝福、我們若願意、又奔跑了,必能得上帝幫助、因為上帝召我們、就必定賜給我們立志與奔跑的力量。
天路客在世生命的操練(Pilgrim’s Discipline)
林前 9:25-26 凡較力爭勝的,諸事都有節制,他們不過是要得能壞的冠冕;我們卻是要得不能壞的冠冕。所以,我奔跑不像無定向的;我鬥拳不像打空氣的。
1978年心理醫生派克(Scott Peck)出版了《心靈地圖》(The Road Less Traveled-少有人走的路)這一本書,這本書一開始就說:「人生困難重重」。派克(Scott Peck)接著又說,「大部分的人不明白人生遍布艱難困頓,所以(很多人)不斷怨天尤人(怨天怨地),要不就自憐自艾,彷彿人生應該既舒服又順利似的。」 派克為什麼一開始就明說,人生處處有難題?;他說,「因為一旦想通這層道理,我們就能超越。一旦了解、而且接受了人生困難重重的事實,我們就不會那麼耿耿於懷,人生就顯得不那麼多災多難了。」 而 第一頁還沒結束,派克就進入下一個主題了:「解決人生難題最主要的工具是紀律。」 派克說,人生是一連串的難題;你要解決難題嗎?沒有捷徑,只有「紀律」。 沒有一個人喜歡別人嘮叨、沒有人喜歡被「講」,這不是高深學理;沒有人喜歡受干預,年紀越大越不喜歡。然而、弔詭的是,好習慣都是透過「干預」,才建立得起來。 台北縣汐止鎮一名五歲女童,嘴裡含著筷子,在客廳奔跑時跌倒。筷子從口腔插入,經過鼻腔,進入前腦。送醫四天後,因前腦受創水腫,宣告死亡。小妹妹意外事件,引起讀者投書,回憶他小時鄰居孩童也曾口含塑膠筷子,失足撲倒,喉嚨受傷流血,幸好送醫救回。又提起,幼年住處附近有一窪水塘,父母嚴禁孩子靠近;不聽話就鞭子加身,他和兄弟妹因而視水塘為禁地。 孩童不也是獨立個體嗎?鞭打是不是太重了?報社編輯刊出這篇投稿時,下了中肯的標題:「如何保小命‧打罵也要教」。蘇先生的爸媽動用「鞭子」,想來也是不得不已。 雖然人不分年齡,都不喜歡被管、被教訓,但人生路上顯然少不了管與教。 我可以不要紀律嗎?可以。要付出什麼代價?「哭哭啼啼一輩子」。 智慧的父母給孩子什麼?舒適的環境,昂貴的才藝訓練?原來最珍貴的是耐心陪他們,花時間觀察他們、並教導他們好的紀律。
聽到這裡或許你會說、牧師我來不及了!我們成長的歲月中,有可能已經錯過了「被管理、受節制」的黃金時期。怎麼辦? 錯過了紀律養成的黃金期,雖然可惜;萬幸的是,在基督裡有一個「重新來過」的機會──重生、新生命的歷程。解決人生難題最主要的工具是「紀律」。因為它幫助我們在一生的過程中堅定不移,並從中得到成長與學習的益處。
完整的紀律是一套面對痛苦的積極原則,分別為三項要點:
*學習等候延遲享受
¯ 「延遲享受」是自律的起點。孩子從五歲起,就可以開始學習「延遲享受」的生活安排方式。例如先做完功課再看電視,或吃蛋糕時不要先把糖霜吃完。到十五、六歲以後,這樣的表現應該已經是常態。
¯ 父母本身能夠自律,就是孩子遵守紀律的榜樣。當父母有嚴格的自律、自制、自尊,把生活過得井然有序,孩子就打內心深處相信這是生活的最高準則;父母天天生活漫無目標,做事咨情任性,孩子看在眼中,一樣會視之為生活的不二法則。

* 面對困難承擔責任
¯ 如果我們不著手解決人生的難題,問題就永遠無法解決。我們必須先扛起解決問題的擔子才能解決問題;光是期待別人來替我們解決問題,問題不會消失。唯一的辦法是挺身站出來說:「這是我的問題,我自己來面對解決。」
¯ 當我們把責任推出去時,可能覺得非常痛快,但生活的難題不能解決。正如六零年代傳下的一句名言:「如果你不是解決方案的一部份(part of the project),你就是問題的一部份。」
*追求誠實忠於真理
¯ 面對真理我們會發現並學習很多不合「本性」的事,使它們成為我們的「第二天性」。其實所有的自律行為都可視為第二天性的訓練。超越本性、改變本性、學習去做並非出於本性的事,正是「人性」的另一個重要特徵,也是人性中偉大的地方。
生命的真諦就在於這段過程。面對問題能啟發我們的智慧,激勵我們的勇氣。在尋求解決問題的當中摸索出成長的道路,使我們更加成熟。

天路客一生追求的目標(Pilgrim’s Purpose)
林前 9:27 我是攻克己身,叫身服我,恐怕我傳福音給別人,自己反被棄絕了。
初代教會教父屈梭多模:倘若連保羅都說『我是攻克己身,叫身服我,恐怕我傳福音給別人,自己反被棄絕了。』那麼我們豈不更加警醒?
V.27 攻克己身 是鬥拳的動詞,意思是『給對手一個黑眼圈』。打(切)中要害
叫身服我 叫身體能夠降服於意志。 Make it serve my purposes in the gospel
V.27 棄絕-原文是指金屬製造的用語,意思是那些經過考驗而不合格的東西。(被打下來不合規格的瑕疵品…)因未符合規定的標準的瑕疵品。(雖然外表一模一樣)
不要作一個瑕疵品
Ex.柯林斯與 彼得.杜拉克 他們之所以偉大是因他們永遠覺得自己是一個學習者。
*柯林斯與彼得.杜拉克的忘年之交 柯林斯在採訪中,不斷提到一位彷彿父親般影響力深厚的良師,那人就是已過世的管理大師彼得.杜拉克。
這對相差四十九歲的忘年之交,相識在柯林斯三十六歲,那時他剛出版《基業長青》一書,尚未一炮而紅時。柯林斯至今也沒有忘掉,去按杜拉克家門鈴時忐忑緊張的心情。他沒想到杜拉克親自來應門,而且竟然願意花一天時間跟他交談。在柯林斯紀念彼得.杜拉克的文章中,他說:「那天,我們最後在他最喜歡的當地餐廳吃飯。從餐廳返回他的住處途中,我問他:『我要怎麼報答您,才能表達我的謝意?』杜拉克說:『我已經得到你的回報了。我們今天的談話讓我獲益良多。』那時我才發現,杜拉克獨特之處在於,他並不視自己為一代大師,他依然視自己為學生。」

Friday, September 07, 2007

你累了嗎?

敬拜是 神邀請我們看見他的臉
好讓他改變我們的臉
馬太福音十一章是記載耶穌生平非常特殊的一段經文;耶穌雖是上帝的兒子在講道、行事、工作上都有權能。但從這一章告訴我們,耶穌在世走的道路並不平順(非我們想像)。
他的事奉面對
被最應瞭解你的人質疑 V.2-15
施洗約翰是耶穌在世上事奉的開路先鋒,當耶穌初出在拿撒勒一帶事奉,他介紹:『耶穌是神的羔羊,除去世人罪孽的。』而因為被希律王因他指明希律王的錯誤而被下到監裡坐了冤獄,冤情不得昭雪、而對主是不是要來的那位基督起了懷疑。於是打發他的門徒去問耶穌說:『那將要來的是你嗎?還是我們等候別人呢?』
別人不瞭解還可以忍受、現在連身為他的先鋒的施洗約翰都對他質疑起來,叫主怎不傷心?

被事奉的對象惡意批評中傷 V.16-19
一般猶太人對他作惡意的批評:『約翰來了、也不吃也不喝、人就說他是被鬼附著的;人子來了、也吃也喝、人有說他是貪酒好食的人、是稅吏和罪人的朋友。』主遭到猶太人惡意的中傷與批評,他嘗到我們常說:『做人難、難做人、人難作』的痛苦。

事奉卻毫無果效 V.20-24
主耶穌在哥拉泛、伯賽大、迦百農行了許多的神蹟奇事,但那些城裡的人『終不悔改』;耶穌權能佈道還有誰比得過他,但人卻沒有因此而有任何改變,工作沒有果效是服事最大的挫折。

如果你是耶穌、在當下你會如何?
第二十五節出現非常要緊的兩個字『那時』,說出被好朋友懷疑、被人誤會及無謂的批評、工作又沒有果效、一般人的反應會如何?灰心、放棄、自殺?
都不是

那時、耶穌說:「父啊,天地的主,……. 一切所有的,都是我父交付我的;除了父,沒有人知道子;除了子和子所願意指示的,沒有人知道父。
他在這樣的時候還能感謝父;是因為除了父以外、沒有人知道子。換句話說、神知道他、是他最大的安慰!
人不知道、神知道!
神知道他的的確確是被差來的彌賽亞;
神知道他與罪人稅吏來往、為要救他們
神知道他已經作工盡了他的努力
這是主在遭遇這一切所得最大的安慰。

那時耶穌說:「父啊,天地的主,我感謝你!因為你將這些事向聰明通達人就藏起來,向嬰孩就顯出來。父啊,是的,因為你的美意本是如此。
我們的主知道神的旨意原是如此;能知道神的旨意對苦難的看法一定不同。
Ex.舊約 約瑟被兄弟出賣
Ex.蘇媽媽的見證
玖妮愛力生(Joni Eareckson)
輪椅上的畫家 Joni
一個難以忘懷的真實故事:一個少女與癱瘓 和灰心絕望掙扎。這位美國基督徒少女因為游泳跳水不慎折斷了頸骨,神經中樞受損。肩頭以下地方全部麻痺並失去知覺。八年之中,她如何灰心絕望,對上帝懷疑、怨恨,她的男友也離開了她。但由於上帝的恩典使她勝過了這一切的苦難。
【身體必要得贖】Joni Eareckson是一個殘障的畫家,全身癱瘓,坐在輪椅上,用嘴含著畫筆作畫。最近她畫她自己所坐的輪椅,空的輪椅上掛著一塊「出售」(For Sale)的牌子。她的意思是,當主再來時,她的身體要得贖,再也用不著這張輪椅,所以她要將它出售。她的人生何等積極,成為許多殘障人的祝福。
我們每逢遇到患難的時候,總免不了要埋怨上帝,為什麼會如此?卻不知道上帝有祂更美好的旨意,雖然目前看不清楚,將來就會知道。我們必須用信心來信靠祂和順服祂。願主使用這本書,來安慰一切灰心失望受苦的人,讓他們信靠祂,從破碎之中重建起來。

聖詩作家克羅斯比(Fanny J.Crosby)
盲眼詩人--克羅絲比(Fanny J.Crosby,1820-1915) 所作,他出生於美國紐約普蘭鎮的一個窮苦家庭中,父母都是很虔誠的基督徒,在她生下來六個月時,因為感冒,以致眼睛發紅,碰巧醫生又不在家,只好請來另一位蒙古大夫來醫治,他給了一帖很熱的藥膏敷眼睛,沒想到後來眼睛全瞎了,鄰居們知道此事都非常氣憤,想找那位蒙古大夫理論算帳,可惜這位惹禍的大夫知道此事以後,就於半夜逃之夭夭,以後再也沒有人看到他。
可憐的克羅絲比不但眼睛失明,在他尚未滿一歲時,父親又不幸過世了,她母親因為事情實在是太忙了,便將她交給祖母來照顧,她的祖母是一位相當愛主的基督徒,常常告訴她神創造的一切是多麼美麗,並神的大愛.救贖的計畫.以及聖經的奇妙,都深深的影響她,所以克羅絲比很小就有重生的經驗,並且深深的經歷神的大愛,她沒有被環境打倒,反而比別人更加積極努力研究音樂和文學,並且她的記憶力極強,領悟力極高,能夠將聖經(尤其是詩篇及箴言)記住並可倒背如流。她雖然眼盲,但是心靈的眼睛卻是極其明亮,
從她的聖詩作品當中對大自然的描述,真不敢相信她居然是位眼盲者。她曾進入盲童學校接受教育,且後來也任教於該校,繼而與同是盲眼的樂師--阿爾斯丁(Alstyne)結婚,而且終身以大半時間來服務盲童。她的第一首被全球所喜愛的聖詩,就是這首"榮耀歸與上帝",她平均每週作詩三首,每年作品一百多首,在世數十年以來,所遺留下來家喻戶曉的聖詩共有八千多首
Fanny J.Crosby & "CLOSE TO THEE"靠近主
 1)
主是我永遠的福份,勝過朋友與生命,在人生孤單旅程中,懇求主與我同行。靠近主,靠近主,靠近主,靠近主;在人生孤單旅程中,懇求主與我同行。
 
2)
我不求世界的歡樂,也不求世界美名,我願受任何的勞苦,只求主與我同在。靠近主,靠近主,靠近主,靠近主;我願受任何的勞苦,只求主與我同在。
 
3)
帶領我經黑暗幽谷,安然渡苦海危程,當天上永生門大開,願與主同進天庭。靠近主,靠近主,靠近主,靠近主;當天上永生門大開,願與主同進天庭。


那時凡勞苦擔重擔的人可以到我這裏來,我就使你們得安息。我心裏柔和謙卑,你們當負我的軛,學我的樣式;這樣,你們心裏就必得享安息。 因為我的軛是容易的,我的擔子是輕省的。」

一生不迷路

定向奔跑
我們奔跑是有定向的、目標是榮耀神
因為我們是上帝的”傑作” 以弗所書二章10節
世界經濟學家英國管理學大師韓第(Charles Handy)曾經談到自己這樣的一個故事。他說他是一個出生在愛爾蘭他的父親是一個鄉下教會的牧師;他記得當父親過世時,他正在英國最著名的大學倫敦商學院擔任教授、著作等身、外邊演講邀約不斷行程滿檔,也算是事業有成、春風得意。他心中很尊重父親,但是父親一生只是鄉間教區的牧師,卻讓他感到有點失望。但想想心中也得意說還好至少他有我這樣的一個兒子也算是一種報償吧,至少父親活著也不會太感到遺憾。當他抱著這樣光耀門楣的心理,去參加父親的葬禮,但是,就在父親的葬禮上,他卻發現一個改變他一生價值與人生的事、他發現當天來為父親送行的人大排長龍,大大小小甚至需要警察來維持秩序。這一幕,給了韓第很大的衝擊,他心想:「如果是我死了、誰會含淚來參加我的葬禮?成功的意義是什麼?誰比較成功?是我,還是父親?」如果你以為,金錢、名位和權力,就代表了成功,那麼你所看到的只是短暫的成功。真正的、長久的成功,就是贏得他人的尊重、信任和支持,也就是說,建立你對別人的影響力,
*John Maxwell牧師說:不要以為自己多麼重要、當大家參加喪禮時前十分鐘大家對那死去的人歌功頌德一番、但接下來大家想的便是今天結束時餐盒裡面的點心到底裝的是什麼東西?
*準確的方向
*目標確定、有所為有所不為
社會學家告訴我們、根據統計,所有的人只有3%的人有目標和計畫,10%的人有目標但是放在腦海中,而剩下的87%的人則是在人海中漂浮、沒有特定的目標或計畫,既然不知自己要往何處去。

《商業週刊》(Vol. 839 Mon, 22 Dec, 2003)指出「每8個人就有1人找不生命的著力點」,多麼駭人的一個標題。文中提到,12月3日,「財團法人精神健康基金會」的一項報告發現,全台灣有12.9%的人覺得生命沒有意義,換句話說,每八個台灣人就有一個人覺得自己找不到生命的著力點!若以內政部公告全台灣20歲以上人口約1620萬人推估,台灣有超過200萬個成年人(比一個高雄市的人口還多),他們的生活是失控的。人們除了工作之外,似乎是「一無所有」;為了工作而工作。希臘神話當中有一個暴君薛西弗斯(Sisyphus),死後下地獄。天神處罰他要將巨石推上高山。可是,每次他還來不及將大石推上山頂,就已經筋疲力盡。等他一鬆手,石頭又從山上滾了下來。因此,他只能日復一日,將石頭推上山,然後再讓石頭滾下來。
*Ex.兩個孩子同樣用一把雕刻刀削木頭,一個削成一堆木屑、一個雕刻城一艄船。【脫胎換骨奔標竿-P19】
*西方古諺(古老的羅馬格言):『當舵手不知道向那個港口進發時,沒有風向是正確的風向』。
不僅跑得快、還要跑得好!!跑得對
保羅的一生,他深深地體認人生最重要的就是有目標的生活。「所以,我奔跑不像無定向的;我鬥拳不像打空氣的。」保羅馬上聯想到賽跑競賽的運動員,他想到一位賽跑選手必須有目標。他所節制的每一滴力量,就是用在達成目標。其實由保羅的書信,你可以看見他的鬥志。他又用了另外一項的運動來說明,那就是拳擊(Boxing)。「我鬥拳不像打空氣的」拳擊更清楚的讓我們看見,沒有目標的嚴重性。你會浪費你辛苦儲存的能力,而且更浪費體力,同時露出自己的破綻,讓對手趁虛而入。
基督徒得獎賞的生活,也必須是有方向、有目標的生活
『同樣有句話:「如果你的目標是不想達成甚麼,那麼你每次都能達到目標。」「If you aim to nowhere, you're alway able to get it.」
Ex. Peanut漫畫 露西對查理布朗說:『你在幹嗎?』他說我在畫靶心!!這樣我每一次就能射中目標了。
今天我們基督徒存在的目的與目標,不再是為了自我的榮耀和人的誇讚,而是為了要在善事上多結果子,見證榮耀神。使徒保羅在哥林多前書十:31節勸勉基督徒說:「所以,你們或吃或喝,無論做什麼,都要為榮耀神而行。」
使徒保羅在還未認識主之前,他以自己優良的身分背景為傲,為所信的猶太律法大發熱心,逼迫教會。但他明白主的心意,重新認識自己存在的意義之後,他就拋棄過去他看為有益、重要、榮耀的事,將它們視為糞土。而以認識基督耶穌為追求的目標與一生的至寶。腓立比書三:6-8節「就熱心說,我是逼迫教會的;就律法上的義說,我是無可指摘的。只是我先前以為與我有益的,我現在因基督都當作有損的。不但如此,我也將萬事當作有損 的,因我以認識我主基督耶穌為至寶。我為他已經丟棄萬事,看作糞土,為要得著基督。」
保羅在腓立比書三:13-14節告訴我們,他信主之後,他認清存在的目的,確定正確的目標之後,就專注全力以赴。他說「我只有一件事,就是忘記背後,努力面前的,向著標竿直跑,要得神在基督耶穌裡從上面召我來得的獎賞。」英文NIV版本把「我只有一件事」翻譯很貼切「But one thing I do」,保羅一生追求的目標非常明確,只有一個,就是要贏得神在基督耶穌裡從上面召我來得的獎賞。

專心奔跑
PLAN
P。L。A。N
擁抱耶穌的心這本書。其中一段路卡杜問了以下四個問題,省察一下自己能否更像耶穌,持續走在正確的人生路上。大家不妨一起檢視自己:

1。我是否行在神的旨意中?
......(彼後3:9)如果神的目標是拯救世人,我的目標亦應如此,細節可能會因人而異,不過大家的整體目標是一致的。「 我們作基督的使者,就好像神藉我們勸你們一般。」(林後5:20)不管你對未來有多少不確定,可確定的是:你願意有份於神美好的旨意,告訴別人,有位愛他們的神,盼望他們回到神的家中。
2。我心中的渴望是甚麼?
......有些人渴望賙濟窮人;有些人喜歡牧會;有些人享受歌唱,或教學,或照顧病人,或心理輔導。我們每人受造不同,各人有自己事奉神的獨特方式。「 我們原是他的工作,在基督耶穌裡造成的,為要叫我們行善,就是神所預備叫我們行的。」(弗2:10)
你經過特別設計、量身訂做的。神立定你的出生,無論你出生時的環境如何,絕對不是意外發生的;在你出生以先,祂預定了你。(詩139:13-16)因此,你心中的渴望,不是巧合,而是重大的訊息。內心的想望,不應輕忽,而應顧及。如同風向標會隨著風向轉動,神也使用你的熱誠來轉動你的生活。神大有恩典,不會叫你去做討厭的事啦!然而,要小心的是--同時也要考慮自己的能力。
3。我有哪些專長?
......「 不要看自己過於所當看的,要照著神所分給各人信心的大小,看得合乎中道。」(羅12:3)換言之,要了解自己的優點。你教導時,聽眾專心聆聽嗎?你領導時,大家願意服從嗎?你負責行政時,現況會得著改善嗎?你最拿手的是甚麼?知道自己的長處,然後(這很重要),要好好下苦功。減少一、兩件感興趣的事,以免顧此失彼。若是無法專注於自己的專長,就很可能無法完成呼召我們去完成的獨特使命。
Ex.老虎伍茲
伍茲(Tiger Woods)很厲害,他背後一個philosophy(人生哲學)我們要學,他一桿打三百碼,可以又準又遠,他就天天練那個;他對怎樣把球從沙灘挖出來很不擅長,所以他的教練不會要他花時間去學習挖球。
4。現在我在事奉神嗎?
讀到這兒,你可能會覺得侷促不安,想著:「或許我該換個工作,或許我該搬家,我想(牧師)大概在勸我念神學院吧......」不,並不盡然。我還是要說,耶穌是我們的絕佳典範。耶穌在少年時期,就感受到父神的呼召。接著祂怎麼做呢--召聚門徒、四處傳道、施行神蹟?不,祂回到父母家,學做木匠。
這正是你我應當仿效的。希望讓生命對準焦點?先學學耶穌的榜樣。回家、愛家人、盡上自己的本分。不過,路卡杜,我想當宣教士耶!你的第一個宣教工場,就在你家的屋頂下。家人如果不能信任在隔壁房間的你,別人又憑甚麼信任相隔千山萬水的你呢?不過,路卡杜,我已準備好,要為神做些大事!很好,就在你的辦公室做吧!做個好職員。準時上下班,態度良好,不要抱怨或發牢騷,然而,「無論做什麼,都要從心裡做,像是給主做的,不是給人做的。」(西3:23)
有人問道爾.卡內基,如何過個有目標的生活?「每天完成一件小事。」
在豆豆福音裡,有一篇發人深省,描寫查理布朗與露西對話的四格漫畫。在上完兒童主日學之後,查理跟露西說:「今天主日學老師講的宣教師故事讓我很感動,我已經決定我一生的目標是要當宣教師。」露西回答他:「我想,您還是把明天上課要交的數學作業先寫好吧。」看著查理吃了這麼一個軟釘子的尷尬模樣,真覺得多少時候,您我不正是如此?
Am I fitting into God's Plan? 我是否行在神的旨意中?
What are my Longings? 我心中的渴望是甚麼?
What are my Abilities? 我有哪些專長?
Am I serving God Now? 現在我在事奉神嗎?

持續奔跑
EX.dvd葛理翰佈道團
永不放棄
人生比數字,還不如比故事
東海大學社工系副教授彭懷真在《康健雜誌》(61期,2003/12/1)
人們也常以一些數字來證明自己的存在價值,如存款數、名片上的頭銜數、擁有房子的數目、所開汽車的CC數、所管理的員工數、完成計劃的數目......。甚至有些人以年齡的數目來訂目標,例如40歲要成為40個人的老闆、50歲時要出版50本書、60歲要完成60個計劃、70歲要能夠用70桿打完高爾夫球18個洞等等。 「但是,數字永遠是過於簡化的,使用多了,會使生命裡沒有故事,尤其是沒有深刻的故事。」他語重心長地指出。又說:「人生需要好的故事,好的故事不可能光靠數字就寫得出來。我相信自己的人生應該比阿拉伯數字更有價值,恐怕要用好多好多文字才能描述吧!」我相信,對我們有意義的不是「數字」,而是在我們中間所發生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