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March 16, 2010
當我們同在一起
有一個故事說到有一個港口有許多的暗礁,因此每當有船舶要進港或要出港總是小心翼翼,深怕在航行時若碰到天候不好會有意外發生.但是, 就是在怎麼小心, 意外發生的次數還是越來越多,而死傷的人數也越來越增加.於是在港邊的都市有一群人看到這個需要,所以他們就在碼頭旁邊建了一個小工寮,並且準備了兩艄救生艇,盼望在發生船難時能把握時間救一些人.因此, 從此以後,每當有意外發生,這個小小救難隊總是第一個到達,救起許多在死亡邊緣的人.逐漸的,人們開始注意到這個小小救難隊,甚至有人看見他們所做的便也自願地參與在他們的行列中,開始一個,兩個, 而後來越來越多.這時,小工寮已經不夠用了,兩艄快艇也不夠了.於是,他們就把工寮給拆了,蓋了一間更大的大房子,但是, 人數也因為越來越多,所以,便制定了組織章程好分配人力,但是意外並不是天天都有,所以,他們便另外設計一些節目.使這些成員不會太無聊, 到了一個地步,當有海難發生時沒有人出去了!因為大家都很忙,忙著辦活動,忙著開會,就是沒有人忙著救人.
這個故事十足反應了一個組織,由滿腔熱誠活力,到後來完全喪失起初的目的!今日的組織常常落入這樣惡性循環中,制度,活動,取代了當初的功能與目的,甚至失去原來的異象也沒有人察覺.
我們存在應有的態度
林前 9:24豈不知在場上賽跑的都跑,但得獎賞的只有一人?你們也當這樣跑,好叫你們得著獎賞。
聖經這裡所說的是一種態度。「態」這個字,是一個「能」加上一個「心」 - 你的心決定了是否成為一個有能力的人。態度對了,就決定了你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一開始的態度,也會影響往後事情的結果。
聖經給我們清楚看見這樣的例子,該隱首先在獻祭的時候犯錯;接著在他發現上帝比較喜歡他弟弟的所作所為時,內心充滿了嫉妒,而不是悔改。上帝不斷地提醒他:『罪惡已經伏在門口,要制服它,千萬不要被它制服!』但是該隱卻拒絶了上帝的提醒,於是嫉妒、憤怒醞釀成仇恨,以致最後殺死了弟弟!該隱在一開始的態度就錯了,最後才會演變成殺人兇手。
十二個探子被挑選受派進到迦南地勘查,他們偵查到的資料完全一樣,其中十個探子的態度卻是負面、消極、不可能、沒辦法,所以不戰而敗;
相反的、約書亞和迦勒態度卻截然不同,因為他們看積極面,抓住可能的機會,亞衲人雖然高強大」,總是要力拼,他們說︰「主阿!這是你帶領的時刻,我們足能得勝。」、
大衛的成功也在於他的態度!當面對歌利亞的時候,大家都驚惶、發抖,只有大衛說:「他算什麼!上帝幫助我打敗熊、打敗獅子,這個沒受過割禮的人算什麼!」大衛選擇的態度是勇敢、是信靠,這讓以色列人穩住陣腳。他帶著五顆石頭迎上前去,第一顆石頭就擊倒了歌利亞─積極正確的態度帶來了勝利。
神的話提醒我們,我們都好像那參加奧運比賽的運動員是被挑選出來的;英語Athlete『運動員』來自古希臘語意思是『為獲得獎賞而競賽的人』
當我們被召加入比賽的行列、我們要有對的態度奔跑前面的道路。
我們內在生命的操練
林前 9:25-26 凡較力爭勝的,諸事都有節制,他們不過是要得能壞的冠冕;我們卻是要得不能壞的冠冕。所以,我奔跑不像無定向的;我鬥拳不像打空氣的。
現代中文 林前 9:25 - 9:26
每一個運動員接受嚴格的訓練,為要爭取那會朽壞的華冠;但是我們所求的卻是那不朽的冠冕。 所以,我只向著目標直奔;我又像鬥拳的人每一拳都不落空。
今天在場開會的都是教會的領袖,最近我在教會帶著我的同工們讀一本書叫做”教會需要勇者”是美國柳溪教會海波斯牧師寫的書,他在書裡面提醒所有作領袖的一件事,他說、當每一次提到『領導』你會想到什麼?我們多數會轉向那些在我們帶領下成長的人。所以、當我們去參加各種研討會,只有一個目標就是增進自己的領導力。當然目的是為了學習更好的方法或技巧來帶領上帝所託付給我們的人。
領導-是上對下的關係。他說不、一個領袖要作一個全方位的領袖。而且其中最難領導的就是在中間的-自己。
他建議我們必須投注50%的時間與最佳精力在自我領導上。
他提出一句我永遠忘不了的話:『你能送給跟隨你的群眾最好的禮物就是一個健康、活力充沛、全然順服上帝、專心一意的你。除了你本人以外、沒有任何人可以幫你達成這個目標。』
這是內在生命的操練,耶穌自己給我們最好的榜樣,他在每次忙碌密集的事奉之後,馬上把事工放下去默想、禱告、禁食、獨處。
你也需要學習問自己下列的問題:
我確定自己的呼召嗎?
我的異象否清楚?
我事奉是否熱情洋溢、對神與對人的愛是否漸漸增長?
我是否持續發展我的恩賜?
我的品格順服基督嗎?
我是否制伏自己的驕傲?
我是否克服了恐懼?
我的內在問題是否在敗壞我的領導力?
不要在忙碌中迷失了自己
一幅漫畫「超人的晚年」。漫畫中,年邁的鋼鐵超人站在窗臺上,正準備縱身一躍時,他忽然轉過身問:「現在我要去哪裡?」
愛麗斯夢遊仙境Alice in Wonderland是大家耳熟能詳的童話故事,卻蘊含了很深的哲理;其中愛麗絲和貓的這段對話很有趣,
愛麗絲夢遊仙境裡,愛麗絲尋覓走出仙境的路,她走到路岔口時,問貓咪:“你能告訴我,現在該往哪裡走嗎?”“這就要看你想去哪裡了。”貓咪回答道。愛麗絲說自己也不在乎究竟去哪裡。於是,貓咪笑嘻嘻地說到:“那麼,你走哪條路都無所謂啦。
我們終極追求的目標
林前 9:27 我是攻克己身,叫身服我,恐怕我傳福音給別人,自己反被棄絕了。
我們都在不斷成聖的過程中;我們都正在『施工中』
初代教會教父屈梭多模:倘若連保羅都說『我是攻克己身,叫身服我,恐怕我傳福音給別人,自己反被棄絕了。』那麼我們豈不更加警醒?
Ex.柯林斯與 彼得.杜拉克 他們之所以偉大是因他們永遠覺得自己是一個學習者。
柯林斯與彼得.杜拉克的忘年之交 柯林斯在採訪中,不斷提到一位彷彿父親般影響力深厚的良師,那人就是已過世的管理大師彼得.杜拉克。
這對相差四十九歲的忘年之交,相識在柯林斯三十六歲,那時他剛出版《基業長青》一書,尚未一炮而紅時。柯林斯至今也沒有忘掉,去按杜拉克家門鈴時忐忑緊張的心情。他沒想到杜拉克親自來應門,而且竟然願意花一天時間跟他交談。在柯林斯紀念彼得.杜拉克的文章中,他說:「那天,我們最後在他最喜歡的當地餐廳吃飯。從餐廳返回他的住處途中,我問他:『我要怎麼報答您,才能表達我的謝意?』杜拉克說:『我已經得到你的回報了。我們今天的談話讓我獲益良多。』那時我才發現,杜拉克獨特之處在於,他並不視自己為一代大師,他依然視自己為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