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December 27, 2008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
“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出自《孟子•離婁上》:”原意是說如果沒有規和矩,就無法製作出方形和圓形的物品,後來引申為行為舉止的標準和規則。
我們生活中如果沒有規則和法律.那早亂掉了,最簡單的例子:交通沒有紅,黃,綠燈,大家都隨意開,不用說,大家也知道後果會怎樣......大面積的堵車.大量的交通事故......
完美的工程來自於對每個形式與類型都有很明確的尺吋規範,相對的如果沒有這樣明確的規範,那一定不能完成一個建築物或是土木工程。
組織的管理是不能只見樹而不見林,有時候對某些部分的要求,或是犧牲組織成員的某些利益,卻能讓組織與所成員獲得更大的利益,這就如工程所談的沒有規矩如何成方圓的道理是一樣的,要建構一件美麗的建築物或一條道路,沒有清楚的尺寸規範與標準,如何能大家去依循與要求最後結合在一起的每個模組尺寸都會是一樣的規格呢?
領袖-Victory
Wednesday, December 17, 2008
Saturday, December 06, 2008
Walk steadily with God
Thursday, December 04, 2008
以目標為中心建構教會
十八世紀兩位最有影響力的傳道人是喬治‧懷斐德(George Whitefield)和約翰‧衛斯理(John Wesley)。雖然他們是同時代的人,兩位都被神大大的使用;但是,他們在神學上、個性上、以及事工的組織上都有很大的差異。
懷斐德以他的講道著稱。在美國的旅行佈道帶動了馳名的大復興。因著懷斐德佈道而信主的人,往往沒有任何組織來跟進栽培;所以他工作的果效維持的期間就很短。今天,很少基督徒認得懷斐德這個名字。相反的,認得衛斯理。為什麼呢?衛斯理與懷斐德一樣,是旅行佈道家,在戶外舉行佈道會。但是,衛斯理也是個組織家,他設立了一套組織結構來完成他的目標。那個組織稱作衛理公會(Methodist Church)!
任何一次的靈命更新要能在教會裡持久,都必須有一套結構來牧養、扶持。
如何建立一個結構來確保五個目標都均衡地被重視。平衡是教會的健康之鑰。
領導者天然的傾向就是會強調他們特別覺得有負擔的,而忽略他們覺得沒有負擔的。設立一個系統和結構,有計畫的對教會五個目標加以平衡。
五種教會
贏得靈魂的教會:這樣的教會最常聽到的名詞是作見證、傳福音、救恩、決志、受洗、探訪、講壇呼召。在「贏得靈魂」的教會,除了傳福音以外,其他的都是次要的。
經歷神的教會:這種教會的主要名詞是讚美、禱告、敬拜、音樂、屬靈恩賜、聖靈、能力、以及復興。注意力都放在敬拜聚會。這種型態的教會強調靈恩的,也有不強調靈恩的。
家族團聚型的教會-團契交誼的教會又稱作「宗親會」型的教會。愛、團契、歸屬感、關懷、關係、愛宴、小組、樂趣。大部分這種類型的教會人數都少於兩百人,一位牧師可以照顧的人數差不多就是這些。百分之八十的美國教會都屬於這種類型。一個家族團聚型的教會大概都無法成就很多事情。這種教會能在粗劣的講道、有限的財務、缺乏增長,分裂之下生存。「關係」是維持會友繼續來的關鍵力量。
課堂型的教會:會友帶著筆記本來教會,寫筆記。課堂型教會的主要名詞是解經式講道、查經、希臘文與希伯來文、教義、知識、真理、門徒訓練。
社會良心型教會:自由派專注在社會的不公義問題,保守派則傾向專注在社會的道德衰退問題。二者的異象都是認為教會理應在政治過程中扮演一個舉足輕重的角色。需要、服務、分享、關懷、立場、作點什麼。
有些教會其實是兩三種類型的混合。重點是,除非教會刻意計畫將五個目標加以平衡,不然大部分的教會總是強調一個目標,而忽略其他的目標。要有健康的教會,這五個重要的教會目標都應該被強調,並且取得平衡。
任何一個運動,本質就是專注於某個重點,才能帶來衝擊。
沒有任何一個超教會的運動能為基督的肢體提供保持健康所需要的一切。用遠大的眼光來看到教會五個目標平衡的重要性,是一件極重要的事。
把教會增長歸功於一個單一的重要秘訣,是太過簡單化,是不正確的。
教會不是被呼召做一件事,而是被呼召做許多事。這是為什麼平衡這麼重要。
身體由不同的系統組合成的:呼吸系統、循環系統、神經系統、消化系統、骨架等等。當所有的系統都彼此平衡,稱之為「健康」,不平衡就是生病。相同的,平衡五個新約目標為基督的身體—教會帶來健康。
委身與成熟。
以一個新的眼光來看你的教會,教會裡每個人都對基督有相同程度的委身嗎?所有會友的成熟度都一樣嗎?
教會的目標要把人從最外圈(不成熟)→(成熟)。
群眾-每個出現在主日崇拜的人,他們是固定參加者。信徒和非信徒,委身於參加每週日的敬拜。
一個非信徒無法真實的敬拜,但是他能觀察別人敬拜。
會眾-在馬鞍峰教會,有那些決志接受基督,受洗,上過會員課,簽署會員誓約的人,被認為是會眾之一。
我們對擁有很多會員沒什麼興趣,只要那些合格而活躍參與的會員。
如果你教會的會員人數比你參加聚會的人多,你就必須認真考慮是否重新釐清教會會員的定義。
教會福音工作有沒有效果的一個指標是,群眾人數比會眾人數多25%。也就是說,如果你有200個會員,你應該至少有250個人經常參加聚會。
「委身者」-禱告、奉獻、專心接受門徒訓練而成長,卻還未積極參與事工。
委身:(1)每天有靈修時間,(2)十一奉獻,(3)在小組很活躍。3500人簽署成熟誓約卡,認定為「委身者」的一份子。
核心
少數獻身的同工與領導者,委身於牧養別人的人。主日學老師、執事、音樂事奉者、青少年工作者等等。核心同工形成教會的心臟。
參加每月核心訓練會。目前我們有大約1,500位核心同工。這些人我什麼都願意做,他們是馬鞍峰教會能力的秘密來源。如果有一天我突然過世,這一千五百位平信徒牧者做基礎,馬鞍峰教會也會繼續增長。
到達核心,這些做什麼?我們便把他們送回社區去做牧養工作!
牧養社區,餵養群眾,招聚會眾,像委身者挑戰,對核心同工加以門徒訓練。
耶穌只有在顯出祂對他們的愛,並贏得他們的信任之後,才要求那樣的委身。
每個人都不相同,有不同的需要、興趣、屬靈問題,就每個人的靈程實情而定。我們絕不能將對社區所做的與對核心同工所做的混淆在一起。群體都要求不同的作法。群眾不是教會—但是群眾可以變成教會。
Tuesday, December 02, 2008
生命的激情
馬克˙吐溫(Mark Twain)說:「20年之後,你不會因做過的事後悔,而是會因為沒嘗試過而沮喪。所以,離開安全的港口,揚起帆、迎著風起航吧!去探索、去夢想、去發現!」
“Twenty years from now you will be more disappointed by the things that you didn’t do than by the ones you did do. So throw off the bowlines. Sail away from the safe harbor. Catch the trade winds in your sails. Explore. Dream. Discover.”
使徒保羅對生命的激情,源自於他對別人永生的關懷。在哥林多後書5章,他舉出三樣能讓他充滿激情的事。
第一,他瞭解必須為自己的服事交帳,而他希望在基督的審判台前能交出好成績(9-10節)。
第二,他被基督的愛所激勵,希望別人也能體會他經驗過的愛。在14節,他說:「原來基督的愛激勵我們。」(14節)
最後,他知道一個沉淪的世界需要救主(20節)。
保羅乃是因基督的愛而激發出對人的熱情,我們也應當有如此的激情。讓我們把馬克˙吐溫的挑戰用在宣教上:「從安全的港口出發。」今天就和別人分享基督的愛。
Subscribe to:
Posts (Atom)